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我市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奖励在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与科学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和《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励评选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度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项目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项设置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技奖(以下简称“生态环境科技奖”)科技类(含软科学、科普)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人物类设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青年科学家奖。获奖项目由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优先推荐参加下一年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评选。
(一)科技类奖项:
1. 一等奖:单个项目授奖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10个;
2. 二等奖:单个项目授奖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不超过7个;
3. 三等奖:单个项目人数不超过7人,单位不超过5个。
(二)人物类奖项:
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不超过2名,青年科学家奖不超过2名。
二、申报条件
(一)科技类奖项:
1. 应属于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技术或科学普及有关内容;
2. 科技成果类项目应于2023年12月31日前整体完成,科普项目成果应于2023年12月31日前出版发行;
3. 申报项目完成单位为独立法人单位,第一完成单位应在重庆市内注册或者为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的单位会员;
4. 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5. 科技类(科普)奖具体要求请参考《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评审说明(科普)》(附件7);
6. 已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相关奖励的项目不再参与此次奖项评选。
(二)人物类奖项:
1. 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候选人须为本会会员,积极支持和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思想政治坚定,在第一线从事10年以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工作的环境科技工作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热爱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生态环境科技前沿上做出重要贡献,在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具有显著成就;
(2)着力创新实践行动,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需求、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突出贡献;
(3)扎根基层长期坚守,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4)热爱科学热爱科普,在生态环境科普工作中贡献力量,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突出贡献。
2. 青年科学家奖:
候选人须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4年12月31日后出生)
的本会会员,具有奉献、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职业道德,并在业务工作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前沿取得重大创新者;
(2)在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发展中有突出贡献者;
(3)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创造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已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青年长江”等项目或计划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可被推荐;已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长江学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或计划支持的青年科学家不再接受推荐。
三、申报方式
(一)科技类奖项:
1. 各区县取得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通过区、县生态环境局或区县环境科学学会(推荐)申报;
2. 市生态环境局直属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市环境科学学会的会员单位可直接(推荐)申报本单位牵头完成的项目;
3. 市环境科学学会的分支机构可(推荐)申报本领域的优秀项目;
(二)人物类奖项:
1. 1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推荐;
2. 2名正高级专家联名推荐;
3. 2名重庆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联名推荐;
4.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推荐;
5. 重庆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推荐。
每位院士、专家、学会常务理事及每个单位会员、分支机构仅可推荐一名。评选成员实行回避制。优先评选围绕国家科技战略部署和重大需求、面向国家重点产业、行业领域方向,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方向潜心科研,取得突出业绩的优秀科技人才。
四、申报材料
(一)科技类奖项推荐单位:
请填写《2025年度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1)一份,加盖公章。纸质件报送到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电子件(含盖章PDF件、word版本)发送至邮箱:cqshjxh@163.com。
(二)申报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 科技类奖项(含软科学):
(1)《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技类含软科学)》(附件2);
(2)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的第三方技术评价证明材料:包括项目验收文件、评审文件、鉴定文件、已授权发明专利或国家相关部门的技术检测报告等,其中有一项符合时间要求即可;其他技术证明材料:论文、专著、标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查新检索报告及能证明项目技术先进性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3)成果应用证明(一年以上,含一年);
(4)项目研究报告;
(5)《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基本情况简表(科技类含软科学)》(附件4),要求填写简明扼要,不附页,不装订,A3纸打印,一式两份,需全部加盖公章;
上述前4项材料按要求填写后加盖单位公章并装订成册(研究报告可单独成册)。以上所有申报材料纸质件(一份)报送到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推荐书电子件word版、证明附件材料PDF版发送至学会邮箱:cqshjxh@163.com,并备注文件名“科技类+项目名称”,电子件和纸质件的内容须保持一致。
2. 科技类奖项(科普):
(1)《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普)》(附件5);
(2)由出版社出具的作品发行时间(2023年12月31日前)、数量、再版次数的证明;
(3)科普作品被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
(4)科普作品质量的证明;
(5)有助于科普作品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6)科普类成果除推荐书主件和附件外,还应提交3套科普作品。
上述前5项材料按要求填写后加盖单位公章,并装订成册。以上所有申报材料纸质件(前5项一份)报送到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推荐书电子件word版、证明附件材料PDF版发送至学会邮箱:cqshjxh@163.com,并备注文件名“科普类+项目名称”,电子件和纸质件的内容须保持一致。
3. 人物类奖项-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申请书(人物类-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附件8)一式3份(加盖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章,且包含原件1份)及相关证明材料1份,包括:主要科技成果目录,代表性论文与专著,限10篇(封面与目录即可),被他人引用的论文、专著证明材料,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限10项,技术鉴定及应用证明材料,获得表彰奖励证明材料等。
以上所有材料纸质件报送到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申请书电子件word版、证明附件材料PDF版发送至学会邮箱:cqshjxh@163.com,并备注文件名“人物类-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申请人姓名”,电子件和纸质件的内容须保持一致。
4. 人物类奖项-青年科学家奖: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申请书(人物类-青年科学家奖)》(附件9)一式3份(加盖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章,且包含原件1份)及相关证明材料1份,包括:主要科技成果目录,代表性论文与专著,限5篇(封面与目录即可),被他人引用的论文、专著证明材料,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限5项,技术鉴定及应用证明材料,获得表彰奖励证明材料等。
以上所有材料纸质件报送到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电子件word版本发送至学会邮箱:cqshjxh@163.com,并备注文件名“人物类-青年科学家奖+申请人姓名”,电子件和纸质件的内容须保持一致。
(三)《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励评选管理办法》见学会网站:http://www.cqsses.org.cn/66618118/1177.html。
五、截止日期
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5日(纸质版以邮寄日期为准)。
六、其他事项
邮寄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旁(邮编:401147)
电子邮箱:cqshjxh@163.com
联系方式:夏绍兴 023-89181953、17725023578
冉 康 023-89181952、18102398181
附件下载:
1.2025年度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docx
2.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技类含软科学).docx
3.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科技类含软科学).docx
4.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基本情况简表(科技类含软科学).docx
5.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普).docx
6.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科普).docx
7.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推荐评审说明(科普).docx
8.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申请书(人物类-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docx
9.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申请书(人物类-青年科学家奖).docx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