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生态环境监测》发表论文基本要求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是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长江师范学院共同主办,以发表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没有地域限制)中相关环境和生态类成果的学术性刊物。2020年6月成为RCCSE(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核心期刊,在科技期刊评价中为A-水平,目前已与MDPI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SAGE Publishing等合作,文章除被国内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外,部分文章已被SCI、EI期刊转载和收录。
为了早日建设成一流期刊,本刊制定了《三峡生态环境监测格式要求(2020)》,供作者撰稿遵循。其中,对文章提出以下最低要求:
1.文章字数不低于8000字(如果是纯文字的);如果有图表(可以是彩色的),全文篇幅不低于7个版面。
2.文章结构应该完整: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s,结论Conclusions,参考文献 References。文章主体部分中:研究意义,文献回顾,材料、方法与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为不可缺少的项目。
3.参考文献应该是近5年在权威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引文条目(篇数)不能低于15条(篇)。参考文献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是中英文对照。
基本格式是:虞敏,曹广超,曹生奎,等. 近30年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2):241-248.
YU M, CAO G C, CAO S K, et al.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in recent 30 years[J].Research of Soil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9,26 (2):241-248.(in Chinese)
4.作者信息要全,包括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等,每篇文章至少要提供一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开户行及银行账号、电话(确保稿酬准时、及时发放)。
下面具体介绍相关要求(具有解释和模板功能):
1本刊论文的基本特征 Basic Features
本刊论文是描述原始研究成果的书面报告。一篇写得好的科技论文需要阐述研究的动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执行,研究的结果及其意义,其目的是让其他研究者知道一个重要的科技问题,以及记录作者用来研究这个问题的特殊方法和结果。
本刊论文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创新、准确、清晰、简洁“,即用极其准确、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其写作风格极为简洁明了,重点在于解释为什么作这一研究? 用什么(材料和方法)作这一研究? 从这一研究得什么结果? 有什么意义?
2 本刊论文的总体要求General Comments
写一篇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并不容易。除了科技内容的重要性和创新性,还要注意文章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在写作的时候,心中要有读者。一个好的经验法则是:假设读者大体上了解文章涉及的研究领域,但还不知道所做研究的细节。同时,在写一篇科技论文之前,先阅读一些类似的的科技论文,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格式。
本刊论文的符合学术论文的共同格式要求,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2.1要素和结构
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传统、编辑实践、科学伦理以及印刷出版服务定义了科技论文目前通行的格式。本刊论文包括以下要素:
标题 Title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引言Introduction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结果Results
讨论Discussions
结论Conclusions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表格和插图Tables and Figures
附录Appendix(可选项)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可选项)
一般情况下,本刊论文的结构就是按上述顺序排列各要素,组成章节。各要素的名称可以直接作为各章节的标题。但“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和“结果Results” 两部分,可以根据陈述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需要,细分为若干章节,并撰写相应的章节标题。
一篇论文所采用的特定格式和风格取决于报告的性质。通常有不止一种“正确”的做事方式,这取决于你的选择。
建议查阅最近的、在任何著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熟悉组织结构、章节标题、数据呈现方法以及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的方法,了解本刊的具体要求。
2.2正文和图表
摘要、正文的引言和结论、以及图表应该是具有自明性的独立单元。读者只看摘要、引言和结论、以及图表,应该对论文研究的问题和和发现的东西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即使不知道完成研究工作的具体细节。
2.3 段落和句子
要正确地划分段落。一份报告或报告的一部分不应该只有一个很长的段落。
清楚、流畅地阐述论文的推理逻辑。当论文从背景、理论基础到结论流畅时,读者更容易理解。不要让读者去猜测你的思路和逻辑,而要清楚地陈述你的思想,以及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的任何转变背后的逻辑。
准确、清晰、简洁地写作。每句话都应该尽可能简单地表达确切的事实。科学研究要求精确。科学写作应该以清晰的形式反映这种精确性。在组织论文和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的句子,而不要用不必要的华丽修辞。
每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概括全段的中心思想。可以使用黑体字强调每段的第一句。全文中,每个句子要完整(主语和谓语), 尽可能用简单句。正确断句和使用标点符号。在整个手稿中都应该使用一致的风格。
避免废话、空话、 和不容易理解的短语,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不要用太多冗余的词来表达你的观点。例如,以下短语:“表 1. 月平均温度统计结果“,可以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情况下删除)”统计结果“。
避免俚语、俗语、和非规范的语言。
2.4人称和时态
在论文写作中使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是可以的,但应该谨慎使用——在需要强调“我”或“我们”独特的行为(也就是说,不是很多其他人也做过的事情)时保留第一人称。大多数文本应该用第三人称来写,以避免听起来像是作者写的自传。也不应该用无生命的第三人称来描述。可以用无人称句或被动句来表达,例如,不要说“我们称了青蛙的重量,把它们放在一个玻璃罐里,”而是写为,“青蛙被称过重量,放在一个玻璃罐里。”
代词的指代对象要明确。如果有一个以上的概念,读者很容易混淆代词的具体意思(即使你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例如,“有时蜜蜂在樱桃树上,但很难找到它们“,这里的”它们“到底是指蜜蜂还是树?最好是在后面的句子中明确重复这个概念,以免让读者困惑,去猜你指代的意思。
在撰写英文摘要或者英文论文时,本论文的结果应该用过去式来描述(本研究做过这些实验,但是研究结果还没有被接受为“事实”)。已经发表的论文结果应该用现在时态来描述(假设发表的结果是“事实”)。只有计划在将来要做的实验才应该用将来时态来描述。
2.5术语和缩写
使用术语的标准缩写(如:hr、min、sec等)代替完整的单词。一些常见术语的缩写不需要定义。一般来说,缩略语不应以复数形式书写(例如1 ml或5 ml,而不是mls)。
所有其他缩写需要在第一次使用时定义(包括英文全名和中文译名),然后使用缩写。一般来说,除非一个术语在手稿中至少使用三次,否则不要使用缩写。
除了两个例外(度数符号和百分比符号),数字和随附的单位之间应该留一个空格。
3本刊论文写作要点 Key Points
本刊论文各要素(章节)的写作要点分别阐述如下。
3.1标题Title
标题应该用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少于20个字)的词语准确概括文章的实际内容。论文的标题需要表达的创造性,但不应该用“标题党”虚言惑众的手法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一个好的标题是直截了当的,它应该使用某个特定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识别的关键词,包括研究领域的名称、研究的特定方面或系统、研究的参量、或者主要结果或结论。
索引和摘要服务依赖于标题的准确性,从中提取有助于交叉引用和计算机搜索的关键字。一篇标题不恰当的论文可能永远无法达到它的目的,所以标题要具体化。如果这项研究是关于一个特定参量的,请在标题中命名。如果论文中的推论仅限于某个特定区域,则在标题中命名该区域。
避免多余的词语,省略所有的废话,如“对……的研究”、“对……的调查”、“对……的观察” “对……的分析”等。
3.2摘要Abstract
摘要是对研究的总结,是文章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即使不阅读正文,只阅读摘要,读者也能了解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和结论。 它应该包含以下四个要素: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中心问题);做了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结果);结论是什么(部分讨论),主要强调结果和结论。
摘要应该非常简洁,一般不超过一页(250-400字)。 因此,不要重复标题中包含的信息。避免冗长的介绍性或解释性材料。省略所有参考文献和表格或图表,省略晦涩的缩略语和首字母缩略词,即使它们可能在论文的正文中定义。
英文摘要通常是中文摘要的译文,但不一定需要严格地逐字逐句对应。为了扩大读者范围,更好地宣传科技成果,提倡和鼓励撰写详细的英文摘要,一般可以在2-4页(1000-2000字),甚至再长一些也是可以的。
作为所做工作的总结,英文摘要是用过去式写的。
3.3关键词Keywords
关键字列表提供一个新的机会,除了标题中已经存在的关键字之外,还可以再添加索引和摘要服务使用的关键字。
关键词选择贴近论文内容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要避免重复标题中已经使用过的词语,避免泛泛的词语。尤其不要把标题分拆开来作为关键词。
3.4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的作用是提出研究的问题,并把提出的问题放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背景下,说明为什么这个研究课题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以及其他科学家的相关发现。可以直接使用“引言”一词作为本节的小标题。
引言阐释研究的问题、背景、方法、和假设。通常包括在研究开始时对问题性质和当前的知识或理解状态的描述(背景); 研究目的、范围和一般研究方法的说明; 研究的假设/假说和预测。 通过讨论先前发表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当前的研究具有科学意义。
引言的组织方式是从一般信息转到具体信息。研究背景必须简明扼要地概述,但不应逐项列出。在提供背景信息时,注意不要太离题;只需要介绍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研究。强调作者本人对研究主题的具体贡献,向读者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而不是总结和评价所有过去的关于这个研究主题的文献(这是一篇综述论文的目的)。只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让读者理解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假设为什么是合理的。通常,对所涉及的前人研究作一个简短的介绍就足够了。相关的研究细节在引言中不必过多涉及。最好保存在“讨论”中,它们可以成为比较和解释本文研究结果的有力工具。
向读者介绍相关文献时,一个常见的错误是笼统地介绍作者和他们的研究领域,而没有提及他们的主要发现。关于这个研究课题已经有哪些知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顾文献,展示一个研究课题的历史发展,包括现有知识的确认、冲突和差距。更重要的是,它将使读者清楚地把当前的工作放在已知的背景下。
引言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立当前工作的意义:为什么需要进行研究?在介绍了相关文献并证明了当前研究的必要性之后,应该清楚地说明研究的范围和目标。避免逐点列表式的表示,而要采用散文式的陈述。同时,可以简要描述研究方法。
引言的最后几句应该是目标陈述和假设陈述。这可以很好地过渡到下一节(材料和方法)继续阐述如何实现研究目标和测试研究假设。有人认为应该以对主要发现的简要陈述来结束引言。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主要发现的总结出现在摘要中,不应在引言中重复。 这方面作者自己可以斟酌选用。
在英文写作时,引言中只使用过去时和现在时,绝不要使用将来时。避免使用“这项研究将检验”(This study will examine)之类的表达。
3.5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研究的细节,使同行可以重复研究和实验,得到同样的结果。科学研究的结果要求是可重复的、可独立验证的。因此,必须为其他人重复同样的研究提供依据。写作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决定需要详细给出哪些信息。应该假设另一位研究者拥有和你一样的基本技能,但不知道研究和实验的具体细节。可以向同事展示你的“材料和方法”部分。询问他们是否难以重复你的研究。
应准确描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数学、物理、化学的方程式应该在这里描述。一般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简要介绍、直接采用。先进或不寻常的理论和方法需要详细介绍,并引用文献来说明。本研究提出的独特理论和方法应该深入论证,但只需要阐释为了理解论文必需的主要思路和结果。论证的细节(例如,数学公式的详细推导过程)可以放到“附录”中,为一些专门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提供参考。
应准确描述研究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如果供应的设备和材料之间存在质量差异,则应给出它们来源。对设备的修改或专门为研究而建造的设备应详细说明。应该准确地描述研究实验所用的方法,尽管很多时候引用其他文献中的标准方法就足够了。
通常按时间顺序描述采用的实验方法。但是一些相关的方法可能需要一起描述,不能总是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将它们放在专门讨论特定程序或程序组的标题下更为有效。 如果您的方法是新的(未发布),则必须提供重复这些方法所需的所有详细信息。如果一种方法以前曾在标准期刊上发表过,则只需给出方法的名称和参考文献。
必须记录在研究中使用的所有方法,描述所有实验过程,包括控制条件。描述应该足够完整,以便其他人能够重复你的工作。解释为什么要做每一个程序,例如,测量了什么变量,为什么测量?如果任何方法在以前的出版物(自己的的或其他人的)中有完整的描述,可以引用它而不是再次描述过程。 如果实验有一个以上的部分,最好在每一部分中描述研究方法并以相同的顺序展示研究结果。这可能与实验进行的顺序不同,可以选择对读者最有意义的呈现顺序。
处理数据的一般统计方法可以直接使用,无需评论;先进或不寻常的方法需要引用文献来说明。
不要报告与独立研究者无关的信息。例如,不是每个人都使用你实验室里的计算机软件,你用来组织或绘制数据的程序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材料和方法”部分报告任何实验结果,这些结果应该在“结果”部分报告。
写作英文论文时,使用被动语态描述试验方法。材料和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用过去时叙述(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等等),而结论是用现在时态给出的。不要用“我们“,如果作者是你一个人。
3.6结果Results
本节的功能是描述研究的结果,包括文字和图表,总结数据中的一般趋势,而无需评论、剪裁或解释。本节只报告研究的结果,但不试图解释和评估其含义。在“讨论”部分陈述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对本研究的理论或假设的验证、以及重要性。
与“材料和方法”部分一样,写作一个好的“结果”部分的诀窍是知道要包含或排除哪些信息。不呈现收集的原始数据,而是用文本、表格和/或图表来总结数据。使用论文的文本来陈述研究结果,然后让读者参考一个表格或图表,在那里他们可以自己看到数据。 文中的陈述必须有图表所载结果的支持。数据可以用图表表示,但这不能代替对研究结果的文字总结。图表要在正文中有文字说明。文本应该能被没有看过你的图表的人理解。例如,错误的表示法:结果如图1所示。正确的表示法:温度与代谢率成正比(图1)。
准确描述测量值并包括测量误差。所有的结果都应该呈现出来,包括那些不支持本研究理论或者假设的结果。
3.7讨论Discussions
本节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论,解释研究结果的含义。与其他已发布的结果比较来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和机理。方法是添加“引言“部分中引用文献附加信息以及引入新的信息来源。确保引文是准确的。
把研究结果与在“引言“部分提出的研究目标和问题联系起来。但是,不要简单地重新陈述目标。首先确定你问的问题是否正确。实验设计是否充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可以根据其他研究的结果,来推测为什么会得到本研究的结果,以及是否预期会发生不同的情况,解释与先前发表的结果的偏差等。综合以前和现在的所有证据,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方法)和假设。
如有必要,注意方法的问题并解释数据中的异常。不要简单地列出问题,而是根据你的结论对错误的含义进行深思熟虑的讨论。
当你参考资料时,要将你自己的研究所产生的资料与已发表的资料或从其他学生那里取得的资料区分开。用过去时指特定个人(包括你自己)所做的工作。用现在时态指普遍接受的事实和原则。
最后,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下一步要去哪里?最好的研究开辟了研究的新途径。还有什么问题?这项研究带来了什么新问题吗?试着想出一个新的假设,并简要地提出新的实验来进一步解决主要问题。
在讨论中,要注意与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相吻合,不能人为地与“特定地区、特定对象”强行挂钩,比如,在研究长江流域某问题时,不要什么问题、现象都与“三峡工程”相联系。
3.8结论 Conclusions
本节扼要地总结陈述研究结果及其意义。不需要为这些特定的结论提供任何理由——这些理由应该在“讨论”部分中介绍。
结论应该直接与引言中所述的研究问题相关。不要发表过于宽泛的议论。把结论限制在数据可以实际支持的范围内。
结论的最后几句可以简要地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
3.9图表Tables and Figures
图表是科技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表格和插图常常比口头描述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应充分使用它们。它们必须是独立的单位,应有自明性。需要附有解释性说明,以便未读过正文的人能够理解它们。不要在正文中重复表格和图表中的同样信息,而要摘要地引用它们。
图片:文中图片要清楚、规范,一般不超过6个,且有电子文件(最好是可编辑,TIF格式或JPG格式,分辨率至少达到300 dpi)。图中文字、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中文字一律用小5号字,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应依次编序,如图1、图2等,同时在图片下方配以图题或图片说明文字。图题需中英对照。附图宽度≤150 mm,可适当改变。
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依次编序,如表1、表2等,表格应配上中英文表题,文中注明表格位置出处。表中各项目概括要简明、准确,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表中数据实测为零,写“0”;未测写“—”;其他均如实注明。
3.10参考文献References
这是科技论文的正文最后一部分。不同的出版物可能使用不同的格式来排列参考文献目录和引用参考文献。本刊对参考文献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规则是:
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本节列出。本节列出的参考文献,也必须在正文中某处引用。
论文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这不同于其他类型论文用脚注引用。在论文中提到他人的结果、结论或方法时,必须引用其发表过的文献。文中只需要提到作者的姓名和出版年分。
如果对一个研究问题需要同时引用多份参考文献,即,如果有多个作者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或独立研究了同一个问题,可以将它们一起列在同一个括号中,并用分号分隔其名称: 它已经被发现存在(Grubb 1977,Smith 1980,Taylor 1983)。 按照惯例,这些引文按时间顺序排列。如果作者超过三位,则可以在第一作者姓名后使用“等”(“et al。”源于“et alii”,拉丁语表示“and others”)。
所有作者必须在所引用的文献中注明作者姓名;仅在正文引用中作者超过三位时使用“等”(“et al.”)。如果引用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写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则在正文和参考文献目录中使用后缀a、b、c等来区分它们(例如Smith and Jones,1982b)。
参考文献采用中英文双语列出,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格式。
3.11附录Appendix
附录是论文的可选部分。它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理解论文不是必需的,但可以进一步阐明论文观点,为一些专门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提供参考。例如,正文中数学公式的详细推导过程,或者原始数据的分析结果,如果有必要,就可以归入附录。如果需要,可以有多个附录。
只有正文中引用的附录才在本节列出。本节列出的附录,也必须在正文中某处引用。
3.12致谢Acknowledgements
致谢任何支持研究的资金来源和出版物审稿人的工作。如果在思考、设计或执行研究工作中得到了任何重要的帮助,或者从某人那里得到了材料,也需要致谢他们的帮助和所提供的服务或材料。
3.13 “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和通信作者置于第一页页脚。通信作者格式与作者简介格式一致。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在校生则写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则写硕士或博士),主要从事x x x x研究。E-mail: x x x x(常用邮箱)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4.投稿须知
4.1选题范围
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等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重大调查研究报告,刊登部分综述与展望、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等文章。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江河湖泊)、固废等治理、监测,生态环保,湿地修复等;研究地域面向全球,不受地域限制。
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对照检查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看看你撰写的文章是不是适合于该刊。
4.2把握时机
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科技发展形势和研究热点联系紧密,另一类时效性不强,多数是长期性、基础性的研究,与短期的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时机,总结科技成果,尽快投稿、审稿、发表。《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是网络首发期刊,能够在半月内公开成果,希望有“时间要求”的成果能够及时投稿,注册知识产权,扩大宣传面。
4.3内容充实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以往来稿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展示了自己观察的数据,没有深入分析现象的机理,说明其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作用和意义。因此,需要在数据分析上下功夫,在文字处理上提炼加工。
归纳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数据详实,分析透切,旁征博引,纵横对比“。“数据详实,分析透切“是深入搞好自己的研究,而”旁征博引,纵横对比“是通过对比,来阐释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具体说:
数据详实:要交代清楚几点:数据来源、采集方法(仪器设备、采集频次、精度)、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
分析透切:要交代清楚分析方法(包括一些供同行重复类似研究的细节)、结果和机理。
旁征博引:尽量归纳 总结他人的类似研究、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但选取的材料要集中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
纵横对比:通过时间上前后对比、空间上周边对比、以及和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比, 阐释本研究的意义和新贡献(新数据、新现象、新机理)。
4.4格式规范
每种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特定的稿件格式要求,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本刊的要求详见《三峡生态环境监测格式要求(2020)》。简要归纳为:
论文字数以8000- 10000字为宜。
图片不超过7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参考文献不少于15条,多数应为近五年内发表的代表性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采用脚注方式标明。
4.5 认真校读
写完论文后,在稿件提交之前,一定要检查你的论文并仔细校对。除了检查错误和打字错误,要仔细阅读,尤其要注意不够精确和含糊不清的地方。每句话都应该表达清楚的信息。应该大声朗读自己的论文,以确保措辞和句子结构不笨拙。
4.6 切勿一稿多投
本刊以质取稿,优稿优酬(实行基本稿酬+动态稿酬制,动态稿酬指稿件发表后有转引、转载等经作者提供相关证明后编辑部另外奖励的费用)。论文刊发后即向作者惠付稿酬和样刊。
5.《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编辑部后期服务联系表
题 名 |
|
|||
第一 作 者 |
姓名 |
(必填) |
联系电话 |
(校稿联系,必填) |
稿 酬 发 放 信 息
|
姓名 |
(必填) |
联系电话 |
(必填) |
身份证号 |
(稿件被刊用,用于发放稿费,必填) |
|||
银行卡号 |
(稿件被刊用,用于发放稿费,必填) |
|||
开户行 |
(详细开户行信息,准确,否则无法发放,必填) |
|||
工作单位 |
(必填) |
|||
邮寄 纸刊 信 息 |
姓名 |
(必填) |
||
电话 |
(必填) |
|||
邮寄地址 |
(顺丰快递给作者2份,请填写并注意查收) |
|||
其他 要求 说明 |
|
点击可下载:《三峡生态环境监测》发表论文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