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强引领 科学大咖讲科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2025-04-29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市科协科技社团委员会《关于开展“凝心铸魂强引领 科学大咖讲科技”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化水平,2025年4月27日,由重庆地理学会、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主办,重庆金阳土地规划整治中心协办的主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04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学界与行业智慧,为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与实践路径指引。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会员单位代表及学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共20余人参会。会议由重庆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成主持。


undefined

 学术研讨会现场

会议伊始,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雷超桂作《农林复合流域极端降雨对源头溪流氮输出的作用机制研究》报告。报告聚焦极端降雨对河流氮输出的影响及不同景观类型下的作用机制,旨在揭示极端降雨特征(强度、等级、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对河流水体氮输出的作用规律,识别关键影响因子。雷教授提出三大研究目标:一是识别极端降雨的关键特征参数,二是解析不同景观类型下河流氮污染来源的作用规律,三是揭示不同景观背景下氮污染风险对极端降雨特征的响应机制。其研究内容包括:量化极端降雨与河流氮输出的时空耦合关系、通过暴雨模拟实验与同位素技术定量解析河流氮污染来源的动态变化、模拟评估极端降雨对非点源氮污染风险的影响。雷教授还结合流域模拟实验与极端气象事件研究经验,提出生态景观与极端降雨交互作用研究的新视角。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创中心主任、阁林沃德装备公司副总经理徐君以《村镇污水综合利用解决方案—达标/灌溉双标准处理系统》为题,结合重庆地形特点(以涪陵区为例),分析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源头收集率低、运营成本高等挑战,介绍该公司开发的全流程模块化处理系统,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与农业灌溉双功能,并展示与高校合作的高效处理工艺及污泥资源化利用路径。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秦华教授作《风景园林与乡村振兴》发言,强调风景园林在乡村生态守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中的系统性作用,提出构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乡村振兴工作框架,倡导创新性设计理念与可持续运营模式的结合。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各学科领域专家依次作专题报告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展开深度交流。重庆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成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关注政策落地中的后期管护、人口老龄化、文化传承等挑战。并分享“以老养老”乡村治理模式及阿坝州实践案例,呼吁大家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理想模式,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俊华强调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多学科协同必要性,提出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结合,同时介绍了学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行动计划与资源整合方向。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马川结合实地考察经验,提出空间规划、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融合路径,强调多学科交叉对破解乡村发展瓶颈的关键作用。重庆金阳土地规划整治中心董事长李洋感谢研讨会提供的智力支持,表示将邀请专家指导实践,共同应对乡村振兴中的规划与整治难题。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张军以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空间差异性与地域系统理论,建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研究,关注可持续性与地域特色保护。

undefined

 

参会人员分别作交流发言

在总结发言中,重庆地理学会理事长杨庆媛对此次会议的组织方式表示满意,并对未来活动进行了展望。强调了不同学会和学科交叉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社团活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了顺势而为、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策略,并期待通过持续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发展。

本次会议的顺利举行,使多学科智慧深度交融,为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凝聚了科学决策共识与实践创新路径,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升整治科学化水平注入了专业力量。会议凝聚的“科学引领、技术赋能”共识,不仅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精准的学术支撑,更搭建起学界与行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共同推动重庆农村人居环境从“整治”向“提质”跃升,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undefined

 

参会人员合影

 

版权所有 © 2014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
渝ICP备17004169号-3 渝公网安备 42010202000792号